設計BIM與施工BIM有相當大的區別,設計方做BIM主要為設計階段服務,關注方案比選、方案調整、
性能分析、可視化表達,并尤其關注施工圖圖面表達。施工階段的BIM則關注BIM模型在施工、運營階段
的深入應用,基本上不涉及圖面表達。兩者在使用目的、深度要求、軟件工具等方面均有不同,導致設
計方的BIM模型并不總是可以直接流轉到施工階段,兩個階段的模型銜接確實是值得探討的課題。
1、設計BIM模型會根據傳統表達習慣,進行一些省略、簡化的表達,比如樓梯欄桿往往用單線簡化
表達,散水等次要構件也常以線條替代模型。
2、即使是按施工圖深度,BIM模型也并不完整,比如墻體、屋頂等構造層次、衛生間沉箱等在模型
上不一定完全反映。因為現行制圖標準是針對二維cad繪圖與手繪圖制定的,行業亟待推出針對BIM模型
的制圖標準。
3、設計BIM模型受軟件、設計者自身的素質或習慣限制,一些構件建模規則不符合后續應用的要求
,比如柱子跨越多個樓層、不同墻體材料沒有區分等等,這也需要通過行業標準進行規范。
4、設計階段BIM模型的構件分類、命名規則也影響到后期的應用,比如Revit軟件里族類型名與參
數值是完全脫離的,一個名為“300×600”的梁族完全有可能實際上是400×800,這就要求設計BIM建
模人員有一些基本的素養。
5、算量是施工階段對BIM模型的一個基本需求,目前多款設計BIM軟件仍然難以達到精確算量的要
求,需配合專業算量軟件進行后期處理。比如墻板梁柱的相互扣減關系,設計階段不會嚴格處理,直接
列表統計是有偏差的。再比如風管統計,Revit目前無法直接計算風管管件的展開面積,需二次開發解
決。這方面的例子很多,如何將BIM模型與算量規則相結合,需要深入的研究。
如何盡量減小兩者的落差,順利推進BIM模型在項目中的應用,需要設計與施工兩方面的努力。一
方面設計階段的BIM模型應加快建立科學、規范、具有廣泛適應性的模型與制圖標準,對模型的深度要
求、建模規則、命名規則等作出明確的規定,使設計階段BIM模型有據可依;另一方面,施工階段在設
計BIM模型的基礎上,仍需結合實際需求進行模型的修改與深化,比如根據4D、5D施工進度模擬的需求
,賦予構件相應施工工期、材料價值等信息;根據設備算量的需求,進行設備、管線的材料分類定義、
歸集統計的工作;根據精細化管線綜合的需求,添加支吊架的建模等等。同時,幕墻、鋼結構等專項施
工會對BIM模型有更細致的要求。總之,設計BIM打好基礎,施工BIM可事半功倍,否則施工階段調整的
工作量會相當大。